English

坚定文化自信 深化国企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29 作者:admin 发布者:admin 阅读 : 9145

近日,参加福建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的外贸集团总法律顾问、总经理助理鄢建人同志在省委党校师生座谈会上做了题为《坚定文化自信 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的交流发言,获得一致好评。该发言经省委党校教务处推荐,发表在《人民网-福建频道-策论福建》第二十三期里。其主要内容为:文化自信能固本培源,搞好国有外贸企业,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同时指出,自信但不能自大,更不能故步自封,自信就是要扬弃,实事求是地探索国有外贸企业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今年71日讲话提出来的重大论断。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在国有外贸企业工作,对此感受特别深刻。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对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自信能固本培源,搞好国有外贸企业,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外贸集团前身为省外贸局、省外贸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政企合一,1988年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后政企分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贸集团曾无限风光。集团投资的福州第一家5星级涉外大酒店——福建外贸中心酒店1986年开业,宁德福安、建瓯浦城全省各地美女云集,原因很简单,当时服务员月薪即达300元左右,而我1989年毕业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月工资才123元。集团实力雄厚,效益显著,从湖东路原金都大酒楼到省人大政协旁的国贸广场,都是外贸的地皮。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贸集团形势逆转,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所河西,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艰难度日。关键时刻,2009年省委出手重组任命了外贸集团新班子,但职工思想情绪仍然不稳,疑虑在外贸领域国有红旗到底还能扛多久。

那时我刚到外贸,研究认为,虽然集团现在经营困难,但存量资产庞大,资源丰富,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基础尚存,完全具备翻盘、重新焕彩的可能。我认为,既要看到现在所面临的困难与不足,又要认可外贸集团历史曾经十分辉煌,多年来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为推动我省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充分肯定过往取得的成绩与传统积淀下来的精神及物质财富。当前,首当其冲的是要树立与坚定搞好国有外贸的信心问题。外贸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这个时候,文化的力量就凸显出来。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只有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习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分肯定自己,自信而后才能自强。当时做战略,内部分歧很大。我始终认为,外贸是集团的立业之本,积累沉淀下来的资产、资源还有很多,现阶段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大力宣传部署,充分运用国企的独特优势,迅速做大贸易规模,从而夯实外贸集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基础。经过数月的研讨交流,广大职工、干部澄清了模糊认识,重拾信心,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各自岗位工作之中。但要注意——

二、自信不是自大,更不是固步自封,自信就要扬弃,实事求是地探索国有外贸企业转型发展之路,实现弯道超车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傲,文化是复杂、多元、杂糅的综合体。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尊大。习总书记说,对待自身的文化问题,既要有满腔的情感和认同,也要有清醒的理智和认识。“需要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认清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正确看待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牢固树起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既要“看得重”又要“不自大”,既要“善梳理”又要“善弘扬”。总书记的分析非常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精辟。具体到我们企业,道理是一样的。

针对外贸集团实际情况,集团新班子在提出“大贸易、大项目、大资本运作”三大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弘扬“三谋”、“两做”(“为国家谋贡献、为集团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和“做人诚实、做事认真”)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新班子总结经验教训,在汲取国有外贸传统企业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升华,实事求是地探索国有外贸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发挥集团资金优势、信息优势、管理优势,改变过去单纯以业务员经营为主的传统收购外贸方式,转变贸易模式,大胆探索大宗商品经营,2011年开始成为漳州港最大木材进口商,今年1-9月份进口木材1.03亿美元,木头已成为我集团目前业务量最大的进出口商品。2008年新班子搭建前,集团贸易总额只有5.72亿美元,2011年就实现了贸易额翻番,近几年都稳定于10亿美元以上。

二是抢抓机遇,向海关总署申报江阴港整车进口口岸项目。该项目获得当年度省长基金特别奖励,2015年度江阴口岸进口整车3856辆,贸易额1亿多美元,上缴国家各项税费约5.7亿元人民币,效应开始显现。

三是盘活存量资产上楼宇经济,将福州五四路CBD核心地段原外贸展厅地块建设海西商务大厦,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今年5月已经封顶,按现有周边市场价值计算,建成后的资产可从原来的1.69亿元增值到50亿元,集团国有资产将大幅增值(集团现有总资产不到50亿)。可谓一栋楼改变了一个企业的估值。

四是进军花卉园林产业,2015年省乡镇总公司下属的省花卉公司成功获得建设部绿化施工企业一级资质,意味着省内市场1000万元以上大单只能挂靠我司来投标,2016年集团投资的将乐县南口乡2000亩“樱花谷”基地已有部分开花,2017年春天基地樱花将全面绽放。县政府正聘请高手做旅游规划,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指导。福州高速南出口南屿450亩海峡花木交易城,在省高速陈总同学的亲自主持下已经签订了合同。

五是福大凤湖外贸仓库转型高端养老产业,经省发改委项目评审中心批示,已列为2016年度省级重点项目,省重点办年度1000万扶持基金已下拨到位,开始探索“一碗汤”的近距离养老模式。

虽然外贸集团目前还很困难,在省属企业中薪酬水平还比较低,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将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有信心,只要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框架与内涵,就能为外贸集团深化改革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强大的保障与动力。

(外贸集团 鄢建人)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